自我實踐_學→做,做→學有什麼不同

    看到題目,不知大家有什麼樣的想法呢?長久以來,從小孩到成人,早已習慣先接受一些理論的學問,然後我們才有一點信心去作。慢慢長大之後,更因為受了國民義務教育,同時又上了補習班,不知不覺學習新技能的方法,已經習慣這樣子的學習系統與邏輯,但,這是正確的流程嗎?這是我們長久以來的理所當然,能否脫離這個「理所當然」的框架呢?難道一定要學好了,學會了,我們才願意動手作,然而這樣樣子的成功比率才會變為百分之百嗎? 讓我們認真來思考一下!
clip_image002clip_image004

.學→做
    首先我先談定義,「學」是指學理論,而「做」是指行動。學→做自己想談是,我們先去學會理論,然後再動手去做的一個流程順序。此時學習模式比較符合後舊有的學習經驗。例如,我們從小學一直到大學,研究所,甚致博士,然後利用所學的專業,去從事相關的產業,這往往產生一個問題,就是常常會發生所學不等於所做,無法符合自己真正的興趣;尤其自己學會了到產出實際的績效仍需要一段時間,在等待成果的這段時間,常常因為無法堅持因此而荒廢新的技能,為何呢?因為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節領域,於是無法專心的投入「做」這件事情,更別提熱情這件事。想當然爾,自然無法產出真正的實績!
.做→學
    學習新的技能的另一個模式就是實做後,再去補足相關理論基礎。這個模式我發現應是隱形的成功之道。之前閱讀過一本書「學習要像加勒比海盜」,作者:James Marcus Bach,該書的核心理念與正統教育體系培育的學者截然不同,加勒比海盜學者的理念是:你可以決定並創造自己的教育,這是終身的學習。把時間和熱情投資在你最感興趣的事情上;發展出最適合自己脾氣、性情和心智韻律的自我教育方法。雖作者沒有上大學,卻可以在蘋果電腦公司帶領數百位的碩博士。個人相信他一定從做中體會出熱情,然後再進一步的去思考與學理論,如此的熱情是誰都當不住,當然成績就是一定獨樹一格!
clip_image006clip_image008
.經驗談
    個人也有這樣子的經驗,自己在沒有充份學習方法論之前就做了六、七年的時間管理,偶然間去上永錫老師的時間管理課程,方法論一拍即合,使我在時間管理手法更具效益。另一件事情就是自己在公司作了三、四年的績效管理,在無完整的訓練之下,嚐試用不同的手法要帶領大家能熱情的投入,因此當我遇見教練的手法的理論的時,發現正是我想要的一個模式,就義無反顧的投入新的學習領域中,再沒有時間也會擠出時間出來,這就是放手去做的好處。不必一直擔心自已不會,不懂,總有一天你俱足能量時,火花就會跑出來!
clip_image010
    法國哲學家柏格森:「你現在在看一本書,在聽一場演講,那是一個觸媒,讓你內心準備很久的東西,一下子發酵出來。如果不這麼解釋,為什麼同一場演講沒有影響所有人呢?而只影響你呢?」是你自己準備好了,整個生命過去的知識、經驗累積起來,在適當的機會點燃內在的力量。若真的要這種力量,個人認為動手做,永遠比一直想,你會得到更大的能量,不信,你就動手吧!
 
蔡興正的信箱:projason.tsai@gmail.com
蔡興正的行動:0910-977-158
蔡興正的噗浪:projason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