魔法筆記本_為何選筆記本(2/50)

    為何選手寫筆記本,而非數位工具。我個人一向是數位的愛好者,數位的工具我也延用許多年,但後來還是選用八頁小書,接續再將八頁小書變為筆記本,有幾個原因,我想可以與大家分享。先談我筆記本記些什麼事情,從學生時代,單純記錄上課的內容之外,後來於工作上,大部份都只有記錄會議時間,待辦事項…等內容,還有,公司常用的表單範本,經由縮小後放到自己的筆記本,另最常用的就是思考企劃的內容,在計劃未成形前,總是東跑出一個想法,西一個想法,最好是趕快記下來,否則靈感瞬間消失,要抓住這樣的一瞬間,筆記本的便利性,數位工具實在難以取代,這是我重新使用筆記本最大的原因
    理解這些內容之後,就不難想像,我為何選用筆記本,其關鍵原因為三:
  1. 公司規定,本來就不能用這些數位的工具,所以,使用時總是偷偷摸摸,反而破壞了思路,事倍功半,徒勞無功。
  2. 使用數位工具,完成的時間長,具受限於工具,軟體,設備…等,總是感覺到,一件事情沒有完成,記錄少了一些東西。
  3. 數位工具的篇幅,不如筆記本,A5對開之後,就可以轉變為A4,同時,使用空白的筆記本,我就可以使用心智圖法來構思,若不想用時,想切換至不同的創意工具時,也可以當下轉換,不需特別的費心與費力。
    對於數位工具,個人是很喜歡,但不同的階段,使用不同的方法,是有必要的。且透過手寫的方法,似乎會跑出許多想不到的靈感,或許,是因為動手多了,腦連結連結會比較強,若能加上色彩,此時就開始產出以往不曾想過的點子,數位工具對我而言,似乎我少了這樣的自由度。

   筆記本真的能增加工作效率嗎?若是值得記錄的內容,手寫一次,還要再用電腦打一次,這樣流程,似乎沒有比較省力。看似如此,想像一下,若你想查任何的資料,都會上網Google一下,答案就如同潮水般的湧出來,資料雖多,你卻要花大量時間去消化,因這些都是別人的經驗,你可以抄,卻無法活用。若改成筆記本,將自己的大腦變為資料庫,利用筆記本很快的翻閱,同等於你於網路Google一下,快速的找到你多於你個人記憶,當時計劃執行結果的好與壞,你都一清二楚,相同的專案再來一次時,你很快就能調整。然而,這個技巧正是一個隱形的過程,有言道,江湖一點訣,講破就不值錢,這是你在Google找到的資料無法取代的微小差距

   舉一個例子,於洪蘭教授--孩子做得多,學得愈多文章,提及這一段。拿到台灣最多專利的劉興欽(漫畫人物大嬸婆、阿三哥的創造人)就說,他小時候在新竹後山長大,所以觀察力被訓練得很敏銳。他說蜜蜂採完了蜜,腿比較粗,飛得比較慢;他想吃蜂蜜時,就跟著蜜蜂跑,找到蜂巢後,把手洗乾淨,免得有汗味會被蜜蜂螫,然後手伸進蜂巢中,把蜂蜜挖出來吃。我們都看過蜜蜂,我們卻看不到劉興欽所看到的細節,因為我們沒有像他一樣在大自然中成長,我們的敏銳度不及他。更重要的是,所有的經驗,來自於做的過程,而非找的過程。

   選擇數位,還是筆記本,並非是絕對不變的,而是自己必需去思考,什麼的階段,使用什麼的工具,你的筆記本,你要如何來定義它?這是一個關鍵的思考題,這樣的你的筆記,就開始有了生命,不是嗎?

學習樹 蔡興正(Jason.Tsai)
第084號  GCDF 全球職涯發展師 
第31屆中華人力資源協會 訓練發展管理師 合格
 Mobile:0910-977158
Facebook:蔡興正
Skype:projasontsai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